孩子是否自律,取决于父母的5个教育习惯
孩子是否自律,取决于父母的5个教育习惯
自我控制,是最强者的本能。懂得自律的人,更有定力和毅力,更加笃定和豁达,人生拥有更多的选择。
掌控自己的节奏,打磨自己的实力,管理自己的形象,今日的努力会化作明日的幸运。
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:“有一种品质,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,这个品质不是天资,不是教育,也不是智商,而是自律。”
很多时候,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关键,就在于自律。
孩子是否自律,取决于父母这5个教育习惯
父母高质量的陪伴
作家莫言曾说:“优秀的孩子,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。”
最好的教育,其实就是拼爹妈,而高质量的陪伴更是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未来。
优秀的孩子都是“陪”出来的,陪伴,是最长情的告白。
陪伴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同在,更是心灵上的交融与沟通。
只有父母高质量陪伴孩子,孩子内心才能有深深的安全感,价值感,才能更独立、自信。
古人云:“养不教,父之过”陪伴孩子是父母给到孩子最好的爱,也是最好的成长礼物。
每个自觉孩子的背后,都站着高质量陪伴的父母!
让孩子掌握学习的主动权
孩子学习不自律,往往是父母陪伴的过程,用言语催促、批评指责,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。
这也是为什么 “被逼着、催着学的孩子,越来越不爱学习了”。
父母应给予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,给予孩子自主的权利,主动规划学习任务。遇到难题,父母也不直接解答,而是让孩子自己查找资料,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。
孩子只有在学习上有足够的自主权,才能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,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,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。
父母也可以在孩子学习的时候,放下手机,拿起一本书来读,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全家人都可以参与的美好时光。
父母及时给孩子正向反馈
当孩子做出积极行为时,父母及时给予正面反馈,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。
正面反馈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被认可。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他们渴望得到外界的肯定与赞美,孩子会从中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,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价值,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。
正面反馈能够激励孩子持续保持积极行为,孩子这种良性循环不仅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。
父母的积极行为和正面态度来影响和感染孩子,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积极面对生活、勇于挑战自我。
培养孩子自己的兴趣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,父母要善于发现,然后加以引导。
真正的自律,从来不是靠逼或哄,而是激发内在兴趣。
善于发现孩子的才能,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、天赋和爱好来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兴趣爱好,并针对爱好找到合适的培养方法。
孩子喜欢做,且愿意持续去做的事,就是孩子的兴趣所在点。家长要学会一点一点的引导孩子,对这一个兴趣产生持久性的思考。
当一个孩子的兴趣被彻底激发出来,学习就变得不再枯燥无味,从“要我学”转变成了“我要学”。
父母做到以身作则
自律,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品质,需要家长用心培养。
一个给予孩子成长空间、有规矩、父母以身作则的家庭,必然能教出严于律己的孩子。
杨澜曾说:“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,如果自己充实,快乐,有责任感,有情绪管理能力,孩子会模仿你的。”
只有父母自己的内心充盈,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能量,好的教育,从来都是父母以身作则,在自己身上使劲儿,聪慧的父母都懂得在情绪管理、言行举止、习惯培养等方面多做功课。
董卿说: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吧。
比起让孩子自律,父母坚持自律是一种更高级的方法。好的习惯父母先做到,孩子在耳濡目染中,逐渐也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。
自律是一种习惯,也是一种能力。它不仅仅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,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教育。
相关阅读
-
孩子是否自律,取决于父母的5个教育习惯
孩子是否自律,取决于父母的5个教育习惯自我控制,是最强者的本能。懂得自律的人,更有定力和毅力,更加笃定和豁达,人生拥有更多的选择。掌控自己的节奏,打磨自己的实力,管理自己的形象,今日的努力会化作明日的
-
孩子自律的四个准则
M·斯科特·派克在《少有人走的路》里这样写过:“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主要的工具,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。”俞敏洪也说过:“没有自我管理,人生难以变得更好。”自律的孩子各有各的幸福和满足感,不自律的
-
父母在这4件事上越能忍 养出的孩子越自律
培养孩子的自律品质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。忍住伸手、忍住脾气、忍住催促和忍住唠叨,这些行为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。通过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、自信心、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,父母们将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